共绘本土生态协同共赢新蓝图,多方共聚波士顿科学进博主题沙龙

2025年11月6日,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展台上,波士顿科学举行了“从‘引进来’到‘共生长’:跨国械企…

2025年11月6日,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展台上,波士顿科学举行了“从‘引进来’到‘共生长’:跨国械企如何与中国医疗生态双向赋能”主题沙龙。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副处长奚涛、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处郏贝尔、先瑞达运营副总经理卢立中,与波士顿科学全球供应链中国副总裁吴秀兰出席活动。各方围绕政策创新助力外资企业本土化与产业链合作、服务创新加速医疗器械可及性惠及更多医患、产业链协同推动中国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展开了深度交流。

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下,中国医疗行业的创新使命正在演进升级。加速前沿创新产品的引进与落地,让更多中国病患受益于全球先进医疗技术,对于跨国医疗器械企业而言,是融入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;对于各级政府部门而言,则是整合产业链资源、推动创新成果落地的核心目标。

吴秀兰首先回顾了公司完善本土化产业链布局的推进历程。她表示,从2023年与临港签订战略投资协议、到2024年临港工厂建成开业,再到2025年4款创新产品的型检样品在临港工厂下线,连续三年“三级跳”的过程,足以彰显“波科速度”与中国速度。她特别指出,在这一过程中,公司得到了来自上海药监部门和临港管委会的大力支持,这为波士顿科学本土化路径的深入推进提供了重要助力。

奚涛介绍了临港新片区为支持企业落地所采取的措施。他表示,临港从政策适配到技术检验,从创新申报到全程辅导,多方协同的培育体系为波士顿科学搭建起高效产品上市路径,也为外资医疗器械企业落地中国市场提供了可复制的服务样本。他进一步谈到,虽然临港很远,但是离世界很近,临港要做的就是让产业链上的每一家企业都能在这里找到位置、创造价值、共同成长。

郏贝尔从监管服务的角度分享了体会。他提到,在波士顿科学临港项目落地前,药监部门就已提前开展沟通,通过派出专门团队指导工厂建设和体系建立,提升注册审评和体系核查的效率。此外,上海药监局也深度参与政策推动,推出了本市的进口转产规定,不仅吸纳了国家政策核心,更结合实践梳理注册资料、体系核查等细节形成指引附件,开通咨询热线精准对接企业需求。他强调,上海的营商环境体现在自身的规范性,同时也会通过提前指导、细节赋能的优质服务,助力企业在上海站稳脚跟,并服务全国乃至全球。

在发言中,卢立中分享了与波士顿科学合作的历程与收获,他表示,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内,完成了在GX1射频消融产品从项目准备到型检样品生产的全过程,体现了国内效率与波士顿科学质量管理优势的结合。他同时也指出,先瑞达的目标是在获得稳定的生产基础后,能够基于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患者的需求,实现“在中国制造、销往全球”:其中,上月刚获美国FDA批准的射频消融导管,即将在波士顿科学市场团队的合作下于美国上市;另一款用于外周下肢血管治疗的创新药物涂层球囊,也正在欧美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,为未来上市做准备。

随着本土化进程的深入,波士顿科学在中国的布局也拓展至更广泛的供应链协同。吴秀兰谈到,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的创新能力,正在为全球供应链注入新的活力。多路径的本土化,只是波士顿科学在优化本土智造产业链、供应链的第一步。公司目前不仅关注产品产线的落地,也持续关注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,并与本土伙伴开展联合研发,希望未来能更快速地满足到临床终端的需求。

展望未来,各位嘉宾也分享了接下来的工作重点。奚涛表示,临港将继续研究出台支持政策,相信通过各方的协同并进,临港必将在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高地中占据一席之地。郏贝尔提出,上海药监局将继续做好监管与服务,支持企业生产出好产品并走向全球,建立起中国医疗器械的口碑。卢立中则表示,先瑞达将继续推进中国创新产品的出海进程,这种中国创新产品“走出去”的模式,是先瑞达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。

关于作者: 中华晨报

为您推荐